村民在移栽花苗。
文/圖 記者 孫 震
“我們這里有上百個花卉品種,這是三角梅,花開正艷,那邊還有繡球、天竺葵……”11月18日上午,在臨潁縣瓦店鎮劉莊村花卉基地的一座花卉大棚里,花香四溢,花農賈亞君正領著采購商參觀。
近年來,劉莊村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計劃,抓好“一村一品”建設,持續為鄉村振興增色添彩。
初冬時節,劉莊村花卉基地的一座座花卉大棚排列整齊。大棚里各種鮮花競相綻放,花香撲鼻。
以前,劉莊村有不少磚瓦窯廠、養雞場。“2000年,國家禁止生產黏土磚后,村里所有磚瓦窯廠都關閉了。后來,不少村民養殖家禽。但是,因為污染環境,群眾意見很大。”劉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尚紀安說。
2016年,尚紀安決定調整村里的產業結構。為了給群眾尋找致富門路,尚紀安多次帶隊到山東省青州市考察、學習。在和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等研究討論后,尚紀安決定帶領村民種植大棚花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進入尋常百姓家,市場需求量大,而且俺村挨著逍襄路,交通便利。”尚紀安說,漸漸地,村里的養殖戶拆掉養殖場,建起花卉大棚。
從對花卉了解不多到熟悉不同花卉的生長習性,再到熟練掌握何時育苗、怎樣育苗,劉莊村花農管理花卉大棚越來越得心應手。
此外,在劉莊村黨支部的引導下,花農優化營銷策略,為客戶提供“銷售+栽培+養護”一體化服務。這一貼心舉措,不僅使花卉銷售量大幅增長,還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
正在買花的盧女士說:“我是這兒的老主顧了。這兒的花質量好、價格低,花農服務態度好,不懂的地方隨時能請教他們。今天我買了幾盆三角梅、天竺葵。”
花卉產業從小到大,劉莊村也成了網紅村。“每到春季,俺村就熱鬧得很,前來賞花的人絡繹不絕。還有很多網絡主播到俺村做直播、拍視頻。生意好的時候,一座大棚一天的銷售額達2000元。同時,這還帶動了村里餐飲業的發展。”尚紀安說。
如今,劉莊村花卉基地占地100多畝,有30多座花卉大棚,每座花卉大棚每年盈利8萬元左右,產品除了賣往鄭州、許昌、平頂山等周邊城市,還遠銷北京、武漢、西安等城市。
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走進劉莊村,記者看到道路兩側的綠化植物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村文化廣場上,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幾名村民坐在長廊下閑聊。提及村里的變化,村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紛紛打開了話匣子。“以前這兒是個荒坑,臟得很,后來村里把荒坑填平,改造成文化廣場。”“現在村里的環境不比城里差,水泥路戶戶通,還安了太陽能路燈,修了排水管道,垃圾統一收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劉莊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尚紀安說,“劉莊村將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花卉種植+科普+觀賞+休閑體驗’的發展模式,以種植基地、村里景點等為載體,推進農旅綜合體、田園綜合體建設,延伸產業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讓花卉產業為鄉村振興添香增色,努力走出一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